央视网|视频|网站地图 |
客服设为首页 |
赵本山从1990年在央视春晚表演《相亲》开始,到2011年在央视春晚表演小品《 同桌的你》,21年的光阴既是他人生最好的时光,也是他成长、发生人生剧变,在“江湖”确立地位的时光。
赵氏小品具有浓重二人转特点:赵本山把二人转的很多特色运用到了他的小品中。二人转中的"说口"注重"蔫哏",而赵本山小品中的人物说话疲软拖沓,话里带滑稽, 善良里有狡诘,让人忍俊不禁。
成为丑角形象代言人:赵本山小品中的扮相"丑"、语言"丑"、动作"丑",如在《相亲》中赵本山为徐老蔫设计了蹒跚的步履、不时还低下头用脚尖蹭地等等形体语言。
早期作品针砭时弊:1995年,赵本山演出的《牛大叔"提干"》对当时社会上流行的"吃喝风"、"浮夸风"进行了猛烈的抨击;1998年的小品《拜年》表现干群关系及抨 击不正之风但又流露出"青天意识";1999年,《昨天今天明天》把各种社会现象讽刺了个遍。
有人评"本山小品"失去黑土地:有媒体评论:在收获了名与利之后,赵本山自觉或不自觉的失去了那片构成赵氏小品艺术精髓的黑土地。也有人分析赵本山的小品 之所以"衰落",并不是赵本山的表演在衰落,而是作品缺少了针砭时弊的力量。
广西大学教授王建平认为小品仍有市场。好的小品仍然为人们所喜闻乐见。为什么好多人都觉得春晚的小品不如前些年好看,他认为是人们对小品的要求提高了,而小品的创 作团队没有与时俱进,没有很好地结合当前的一些热点,致使小品浮于生活表面,难以还原现实生活真实的幸福与酸楚。此外,小品创作过于圈子化,创作者与表演者通常多年合 作,直至素材使用殆尽、灵感捉襟见肘。文化审美讲究多元化,如果老是那几张面孔,老是那些套路,就会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。
哈文在2012年接受采访时表示,语言类节目的衰落是必然的,这是小品缺乏市场推动的必然结果。“语言类节目,只有春节联欢晚会上才有,不像歌手,除了晚会还有别的。 现在还有多少人在做小品?小品没有市场,语言类节目创作本身就有瓶颈。像在小品鼎盛时期,王朔、冯小刚都是在做小品的。现在小品已经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市场机制去推动它 发展了。”
社会在转型,春晚在转型,相声小品也应跟上。在同类电视节目日渐式微的同时,各地喜剧小剧场兴盛,《泰囧》登上电影最高票房。无论中外,喜剧大师往往是社会文化进步的“风向标”。原创和经典少不了下苦功,观众希望“大腕”们再多走基层、多接地气。